
混合式课程网站链接:
http://218.6.132.18/meol/jpk/course/layout/newpage/index.jsp?courseId=42679
一、课程的性质和目的
本门课程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,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。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,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,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打好基础,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的一门工具。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:
1.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,掌握计算机的分类、特点及应用。
2.理解计算思维的内涵。
3.熟悉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。
4.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。
5.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,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和应用。
6.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,掌握Word2010的基本操作和应用,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。
7.了解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,掌握Excel2010的基本操作和应用。
8.了解演示文稿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,掌握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和应用。
9.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,了解多媒体制作工具。
10.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,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分类,了解因特网(Internet)的初步知识,掌握因特网的简单使用,理解计算机安全的知识。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:
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、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、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的能力,既注重集体化培养又兼固个性化教育。通过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。
二、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
教学条件:本课程在机房授课,每次课2学时,要求教师利用教师端授课软件进行讲课。
教学方法:
1.教师讲课过程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。
2.突出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,重要知识点要边讲、边演示、边操作。
3.不能占用大量的时间讲课,留足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实践。
4.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,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在机房里走动观察、重点指导。
5.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在线考试学习平台,适当的采用混合式教学。
6.学做一体化,教师一边讲解,学生一边练习,学生重在操作。
课程特色:
1.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,使学生将理论和应用相结合,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。
2.本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为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。
作业方面:本门课作业主要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(一级)的真题,以每次上课布置的【一级真题】作为作业,也可适当的布置模拟考试软件里面的操作题。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或实验室学生客户端把作业提交给教师,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之前提交。本课程注重的是操作过程,不要求学生交实验报告。
考核环节: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(一级)的成绩作为本门课的成绩。